婚调技巧

    婚姻家庭建设手册之养育子女

    发布时间:2018年10月9日上午11:58   

    养育子女

    问:外出打工挣钱很重要,小孩子由老人帮看着就行了,是这样吗?

    答:多数家长外出辛苦打工的目的更多也是为了下一代有更好的生活条件,但孩子在婴幼儿时期是与父母建立亲子依恋情感的最重要时期,父母的陪伴是孩子获得安全感的重要源泉,这不是祖辈能完全取代的。

    另外,老人精力不足,在孩子的学习与安全等方面难以照顾周到。当前不少留守儿童产生厌学、逃学、辍学等现象,安全问题如意外伤害,甚至受到性侵害等,酿成严重后果。父母应尽量陪伴孩子成长会更利于孩子成长。

     问:有些丈夫平时工作忙,周末要与朋友休闲,把孩子的教育责任全推给妻子。你认为对吗?

    答:由于传统文化中“男主外,女主内”观念的影响,许多父亲没有意识到自己对孩子的关心、对孩子陪伴太少,孩子没有能感受到父亲的爱与温暖。其实,父亲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由于两性社会角色的差异,父亲带给孩子是不一样的感受,诸如力量感、意志力等。与母亲的保护相比,父亲可能更能给予孩子挑战性的活动,使得孩子更大胆、勇敢,拥有父爱的孩子多数会更自信。父亲的角色是母亲无法替代的。

     问:现在一些幼儿的家长每天要求老师给孩子布置作业,让孩子算数或写字。你怎么看待这种行为?

    答:作为家长盲目加重孩子学业负担,“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对孩子是极其有害的。孩子在幼儿阶段最好的学习就是游戏。6岁之前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能锻炼身体、获得社会交往技能。家长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让幼儿多接触自然及参与游戏,多动手操动脑,获取更多的生活经验。家长要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逐步养成积极主动、不怕困难、敢于尝试、乐于想象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问:有人因为害怕孩子有个闪失,什么事情都不敢让孩子自己做,你认为这样的孩子就真的安全了吗?

    答:家长因为害怕“危险”,不敢让孩子放开来玩,使孩子的行动处处受到限制,对孩子的过度保护,将会导致孩子生存能力低下。

    孩子都是在摔跤中长大的,“疤”是孩子成长的印记。不让孩子摔跤就是限制孩子的成长。当然,孩子幼小,生命脆弱,家长有较强的安全意识也十分必要,但应当更多地在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我保护能力,教给孩子方法,允许孩子进行尝试练习,挑战一些有一定难度的活动,获得自我成就感的同时积累自我保护的经验。

     问:孩子与同伴产生冲突怎么办?

    答:首先,要了解到孩子的冲突多数是无心的,越是小的孩子,由于语言发展不是很好,但动作反应快,因此,他们还没有说“能不能给我玩一下”,就已经把东西先抢过来了。如果是这种情况,家长需要多帮助孩子训练语言的表达能力。如果是别的孩子打了自己的孩子,也不要鼓励自己的孩子使用暴力,因为暴力只能带来两败俱伤,应当帮助孩子进行协商解决。孩子之间发生冲突之后,家长应当给孩子一个自己解决冲突和修复友谊的机会。即:在生活中,从小事中学习交往。

     问:一些家长当着小孩子的面数落孩子的缺点或是告诉别人孩子不爱学习,成绩不好。你觉得家长这样做对孩子会有什么影响呢?

    答:(1)经常当着小孩子的面数落孩子的缺点,会让孩子有一种自卑感,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孩子小但也有自尊心,如果家长对孩子的缺点或错误,不分场合地指责和嘲笑,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

    (2)孩子的成长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过早下结论、贴标签都是不适宜的。 一些孩子就是因为受到不良暗示,认为自己笨而放弃了学习。其实,孩子不爱学习,很可能是家长指导不当及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造成的。

      问: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是不是就完全没有前程了呢?

    答:(1)学习成绩不好,不等于没有前程。人有多种能力,每个人的能力并不一样。学习成绩好的孩子,只能证明他的学习能力(包括记忆能力和理解能力)等比较强: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也许他们在身体运动、情绪管理及人际交往等能力上某个方面会很突出,而这些能力也是十分重要的。

    (2)家长要充分了解自己孩子的特点,鼓励孩子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孩子的长项,并鼓励孩子通过努力练习使自己的长项,弥补自己的不足,这样才会使孩子找到自信,学业成绩才会有进步。

     问:我的孩子读初中了,越来越不爱听我说话,怎么说话孩子才爱听呢?

    答:当孩子进入青春期后,思想上越来越独立,父母如果还习惯于过去的表达方式,会发现越来越没有效果。因此,父母应该这样与孩子沟通:一是学习表达关心和爱。要用平静的语言来表达你的担心,而不是用愤怒的语气来渲泄自己的不满。只有这样说话时,孩子才会觉得父母是心疼他,才会更乐意接受。二是当孩子和家长讲一些自己的想法,尊重孩子的自主意识,专心地听并能给予积极的回应。其实这时候的孩子更需要的是一个聆听者而不是一个教导者。

    全站搜索

    联系我们

    • 妇儿维权:12338
    • 专家服务:0771-5527143
    • 心理热线:07715883062
    • 桂姐姐说:15007713251